看午夜場的電影,整場居然僅有我和先生兩人。觀眾這麼少,有點可惜,藝術化的電影,總是默默地衝擊著想要被感動的少數人。

這是一部關於奈良美智生活與工作的紀錄片,看完後,我們起身站在大螢幕面前,久久不捨移開目光,靜靜地等待片尾的工作人員介紹。

奈良美智說:“現在我畫的小孩,已不再存在邪惡表情,因為我成長了,也成熟了。因展覽的關係,我開始學著與人相處,並學習到感情表達……”因他一直是個孤獨的人。

有一幕,一位記者夾著犀利的英文問他:“奈良先生,你曾在德國留學多年,請問你的指導教授是哪一位?”

奈良以英文緩緩地說:“那不重要。我八年中僅見過老師四次。大部分我都是一個人孤獨地畫著圖……”

記者繼續追問:“那你的創作歷程是什麼?”

奈良羞赧又語氣平靜地說:“我不善於說話,不善於表達自己,所以,我將我想說的話寫在書裏了,請你去看我的書好不好?”

很多人問他,為什麼要畫這樣的圖?他總是說,沒有原因的,若想太多的話,也許就畫不出來了。我很贊同這一點,藝術創作往往是一瞬間的衝動,若硬是要像寫論文一樣闡述自己的創作概念,應畫不出觸動人心靈層面的作品。

韓國個展時,一位七歲的畫迷交給奈良一張紙,上面以童真的語氣寫著:“悲傷時,我好想喊你的名字……看著奈良美智的畫,我會哭泣……”奈良在台上聽著就紅了眼眶。他說:“她是全場唯一看得懂畫的人。”儘管她年紀那麼小,心裏的孤獨感卻那麼深,彷彿看透奈良的心。

回日本後,止不住這份悸動,他將小畫迷送的塗鴉畫貼在工作室牆上,開始為她作畫。這幅畫名為“賽荷”。因為感受了人們的善良與付出,他畫中的大眼娃娃已開始帶著溫柔。奈良也說:“現在的畫,是以前畫不出來的,可是相同地,現在的我也畫不出以前的作品了……”

奈良美智與Graf團隊在世界各地辦展覽,號召許多義務工作人員一起完成他的夢想,每場展覽都像個驚歎號,留在每個觀賞者心底。

一個團隊能因一個人的存在,一起努力,一起追逐夢想,從他們得意又堅毅的眼神中,我看到純粹的理想,讓我非常羨慕。

忽然想到這個單字:“Pure”,每個人眼睛裏都閃著光芒,像小小星星一樣。

我們都曾為了某件想要完成的任務,與夥伴趕工數月,熬過無數通宵,在認知基礎不同下,也許存在著忍耐,或少許的不情願,任務如未臻完美,團隊團塊便開始崩解,失去了中心,為什麼呢?也許建築在利益分享上的工作,很容易價值模糊成一件件貪婪的寶物,大家都想伸手過去拿,於是“分享夢想”的初衷變成了緊張的夢魘。

跟隨夢想的人,領袖是最大支柱。懷著崇拜,懷著信任,將自己完全交付給這人,雖說是完成別人的名聲,但卻是心甘情願地,想在他的名下成全自己的夢想。奈良美智擁有這樣的特質,許多人義務幫助他,不求任何回報。而一路走來的夥伴,同樣珍惜著。

因為奈良美智,我重新思考了追求夢想的起點。沒有太多原因或深奧的理由,只須簡單而固執地專注在一件事上,這樣就好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LT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